網購已成為一個巨大的假貨機器2024.07.16
全文共2278字,讀完約需8分鐘

在仿冒品、人為評論和過多的聯盟行銷之間,買家難以辨別真品。

我的浴室裡,有一瓶我每天用來護膚的蝸牛黏液精華。這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奇怪,韓國美妝品牌COSRX將蝸牛黏液製成廣受好評的護膚精華。多年來,這種產品一直受到美國護膚達人的追捧,直到2023年又躥紅。但奇怪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所用的產品是真是假。

蝸牛黏液在網上爆紅導致需求激增。雖然COSRX盡力提高生產量及增加銷售渠道來保證正品出售,但大量贗品仍然充斥市場,它們的包裝高度相似,都聲稱是正品。2023年下半年,我曾兩次在亞馬遜(Amazon)購買蝸牛黏液精華,當時我這個忠實用戶還不知道的是,品牌已經提醒公眾留意亞馬遜和TikTok Shop等平台上銷售的產品,這些平台允許第三方賣家出售自己的產品。

得知這一情況後,我頗有些懊惱。事實上,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臉上塗了什麼;思維上,如果我連產品的真假都不能分辨,那麼這款產品對我有什麼用處呢?這是一種經典的現代商業體驗,我買了一種熟悉的產品,由知名品牌生產,來自全球最具實力的零售商。但這間零售商稱,它在2023年耗資逾10億美元來避免消費者買到假貨,但假貨還是流入消費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