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護主義抬頭 全球通脹風險恐加劇2022.05.26
全文共930字,讀完約需4分鐘

全球面臨食品安全危機

糧食出口大國相繼頒發出口禁令

隨著多國政府試圖保護本地供應,食品保護主義正在發展中國家抬頭,而影響恐蔓延至更富裕的經濟體。

多國正限制出口,以應對俄烏衝突導致的商品價格高企。馬來西亞剛剛宣布禁止出口雞禽,隨即引發了新加坡的供應恐慌,去年新加坡的活雞供應中有大約三分之一來自馬來西亞。印度此前已對小麥和食糖出口實施限制,印尼已限制棕櫚油出口,還有些國家推出糧食配額。

貧窮國家最容易受食品價格飆漲和供應短缺影響,但較富裕的經濟體也難以倖免。例如,4月近1000萬英國人因生活成本危機而難以果腹,美國餐廳正減少餐點分量,而法國此前已承諾向部分家庭發放食品券。

聯合國的一項食品價格指標自2020年年中已累計上漲超過70%,而在俄烏戰爭阻礙農產品出口、打亂供應鏈後,該指數已接近紀錄高點。食品保護主義潮或推高成本,進一步打擊消費者購買力,並讓試圖在保增長同時控制通脹的央行面臨難題。

Fitch Solutions大宗商品主管Sabrin Chowdhury表示,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已有約30國採取行動,限制食品出口,農業保護主義處於2007年和2008年食品價格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保護主義勢必會在2022年持續,而且料將在未來幾個月升溫,加劇世界最易脆弱地區的食品安全風險,」她說。

印度糧食部5月24日晚間稱,作為保護本國食品供應的預防措施,政府將在截至9月底的銷售年度將食糖出口限制在1,000萬噸。印度外貿總局此前在落款日期為5月13日的通知中宣布禁止小麥出口。

馬來西亞5月23日宣布,將從6月1日起停止每月360萬隻雞的出口,並調查有關壟斷定價的指控。此舉或沉重打擊新加坡,因為該國三分之一的供應來自馬來西亞,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泰國、汶萊、日本和香港。

全球最大的食用油出口國印尼在4月底宣布擴大出口禁令,粗棕櫚油也被納入其中。此舉將讓已大幅波動的市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並可能加劇全球食品通脹。該政策從4月28日起實施,直到印尼國內食用油價格回落。

根據農業分析公司Gro Intelligence的資料,全球僅有可供消耗10周的小麥儲備,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表示,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比阿拉伯之春時期「更差」。——羅德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