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國頒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氣候法案,世界各國在兩次聯合國會議上提出了大膽措施,將援助遭遇氣候災難的發展中國家、保護自然界。可再生能源投資增加,電動車和熱泵系統也越來越受歡迎。然而,地球這些重要統計數據的前景依然難言樂觀。
以下是2023年伊始的情況。
開年不久的熱度數據
未來幾周,預計主要的氣候科學研究機構將發布關於2022年全球平均氣溫的結論──可能會很熱。世界氣象組織(WMO)去年11月發布的首份預估草案稱,2022年將是有記錄以來熱度排名第五或第六的年份,平均溫度將比1850-1900年高出攝氏1.15度。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這將使過去八年成為有記錄以來全世界最熱的八年。
如果說2023年的前幾天有跡可循的話,全球暖化趨勢似乎將繼續下去。據氣象學家稱,新年到來之際歐洲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暖冬之一。2022年,歐洲大陸連續第二年打破了夏季高溫記錄,今年元旦當天,多個歐洲國家創下了新的季節性高溫紀錄。
科學家表示,氣溫上升幅度可能在十年內突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攝氏1.5度下限。
與19世紀末平均氣溫相比,年度平均氣溫變化(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
碳排放量增加
促使氣溫上升的,是可導致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再破紀錄。據估計,去年,源自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66億噸,較2021年增加了1%。國際科學合作組織的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的例行年度估計顯示,這個數字甚至比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還高。新冠疫情導致了碳排放量前所未有(但暫時)的下降。
2022年排放量的增長主要由石油消費帶動,尤其是在國際旅行向疫情前水平復甦之際,航空業排放量增加較多。2022年的石油和煤炭消費量都高於2021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了歐洲的能源危機,使許多國家轉而使用污染程度較大的化石燃料──煤炭。這場能源危機波及了全球,就連中國也為滿足市場需求而提高了煤炭產量。
氣候科學家每年都會更新「碳預算」的規模,即人類在放棄以50%機率實現控制全球升溫幅度在國際議定目標以下前,可以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數量。按2022年排放情況推測,而離不超過攝氏1.5度的目標大約還有九年時間,距離不超過攝氏2度的上限目標還有30年。全球碳計劃稱,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世界各國每年的減排力度必須「與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的力度相當」。
1990年至2021年,源自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的碳排放量增加了63% *單位:10億噸(來源:全球碳計劃)
可再生能源投資暴增
預計可再生能源投資將繼續增長,但尚未清楚這種擴張何時能轉化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下降。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2023年無碳能源將增長18%。這相當於2023年,風能、太陽能、電力儲存、核能和地熱發電共將增加超過500千兆瓦,但到2030年,潔淨電力的增量將達到每年1.4太瓦,走上實現淨零排放之路。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UN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最新評估,十多年來,至少有18個國家的碳排放量有所下降。 然而,隨著全球數字與地區和國家統計數字界限的模糊,實際情況已變得更加複雜。
氣候外交進展
2022年11月,將各國碳排放量與本國和全球目標進行比較研究的團隊「氣候行動追蹤者」(Climate Action Tracker)發現,雖然國際氣候外交體系自2021年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大會以來幾乎沒有取得進展,但自2009年以來卻取得了顯著且未獲得充分認可的進展。
「如果整體地看待這個系統──從2009年到現在的會議──他們肯定取得了某些成就,」為「氣候行動追蹤者」提供資訊的德國新氣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氣候政策科學家霍尼(Niklas Höhne)當時表示,「現在,我們處於不同的世界之中。」
問題是,這種外交手段何時才能轉化為全球重要數據的改善?
氣候政策「目錄」
「氣候行動追蹤者」歸納出39個國家當前氣候政策,共四頁篇幅,每個國家用各自的國旗作為標記。阿根廷正在加快建設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並進行海上石油勘探。加拿大制定了一項新的氣候計劃,但進度「像是在歡度愉快的周日下午,而不是面臨一場氣候危機」。伊朗還未簽署巴黎協定。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領導者的英國,其政策只涵蓋了40%的相關排放,而且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嚴重不足」。
對於這份清單,充其量可以概括為乏善可陳的成果展示,能讓人想起一本歷史久遠的書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段落。歐洲最早的戰爭史詩《伊利亞特》(Iliad)在一開篇就試圖用幾頁的篇幅,詳盡介紹希臘軍隊的指揮和武裝情況,好讓讀者對希臘海軍的強大戰鬥力留下深刻印象。這份所謂的「目錄」確立了史詩式清單在敘事上的有力作用。
在新年伊始之際,已更難分辨這份氣候政策「目錄」到底是在介紹各國雄心勃勃的整體目標、試圖鼓舞人心,還是諷刺它們收效甚微。──Eric Roston;譯 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