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Klook一直主打海外旅遊活動預約,過去兩年則必須轉型迎合本地市場需求,轉型過程中需要考慮什麼因素?旅客的要求又有沒有改變?
雖然以前我們沒有做本地遊,但很幸運的是,以前受旅客歡迎的產品和服務,其實大部分都能繼續提供給本地市場,譬如香港的昂坪360、迪士尼樂園門票等。疫情期間,我們在體驗方面做得更深入,開始做一些更適合當地人的深度遊,還有宅度假(Staycation)、郵輪公海遊、汽車租賃等新活動,這些在國際旅遊恢復後也會繼續進行。
不同市場的旅客對本地遊的需求不一,例如在香港和新加坡,我們要花更多時間製造需求,譬如與酒店合作帶入新的IP元素,提供一些新鮮感。但在台灣的話,可能人們本身就會在周末從台北到台南旅遊,所以我們只需要告訴用戶高雄有哪些適合他們的體驗就足夠。
宅度假的重點在於選擇酒店,但不同平台提供的套餐和價錢均有不同,Klook如何與專門預約酒店的平台或者傳統旅行社競爭?
如果與傳統旅行社比較,我們的優勢在於數據,因為我們能夠分析每天幾萬次預約的評價,再建議酒店如何定價,或者套餐應該如何調整,讓數據變得有用,幫助酒店改善服務。與其他網上旅遊預約平台不同,我們並非比較哪間酒店比較便宜,而是以體驗來推廣。以往旅行可能只是考慮哪張床比較便宜,但宅度假的意義在於享受餐飲、按摩等活動,而這些體驗是很難被定價的。
疫情期間電子支付普及化的趨勢如何影響Klook在產品類別和數量方面的發展?
電子旅遊體驗的擴張比我們預想中快,不只是香港,連東南亞的電子支付也變得很普遍,比較小型的商戶也開始轉向電子化,而我們的用戶人口分佈也擴張了,因為更多人開始習慣使用電子錢包。
以日本為例,其實以往當地的電子化較落後,但過去兩年增長得很快,可能因為需要控制人流,首要就是預先售賣門票,而且要分時段售票,而這件事線下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在網上完成,因此加速了整個日本的電子化。我們也有與博物館合作售票,即使是10萬人、100萬人同一天買門票,我們也可以提供穩定的服務,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景點自己做的話會比較辛苦的部分。
亞洲勢將迎來「報復式旅遊」熱潮,你認為旅客的旅遊及消費習慣會否有改變?
隨著全球旅遊限制放寬,8月Klook的跨境旅行預訂量比今年初增長了12倍。目前看來,日本重開絕對是最令人興奮的,而且日本的商戶也已經準備好接收旅客。東南亞的旅遊預訂量同樣達到了疫情以來的最高位,反映人們對旅行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
旅遊開支方面,Klook早前的旅遊趨勢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希望在疫情後進行七天以上的旅行,其中24%表示理想旅行時長為11日或以上,比疫情前高很多—以往旅客去日本可能只會留一個周末,但因為旅客已有兩年未能外遊消費,現在他們就會想去一個星期,因此首半年到一年的旅遊消費將會比以往高很多。——區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