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能和太陽能的興起,到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的激增,自20世紀以來,全世界獲取電能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每年,能源巨頭英國石油公司都會發布《世界能源統計年鑒》(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為世界各地的經濟學家、分析師和長期規劃者提供急需的資料。自20世紀60年代出版以來,它就成為了涵蓋能源生產和消費、發電、貿易流和當今能源系統相關資訊的寶庫。
該出版物總是可以密切觀察到長期趨勢和近期的顯著變化。如果我(和讀者)有時間的話,我可能會從中截取幾十個有意義的趨勢,但本文只強調四個。
1.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全球發電量中佔比13%
1985年,燃煤發電佔全球發電量的38%、水電佔20%,核電佔15%、天然氣佔14%、燃油發電佔比略高於11%。
35年後,煤炭仍佔36%,天然氣佔比增至近23%。但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所有其他主要發電來源所佔份額已相對減少,降幅遠遠超過了天然氣發電佔比的增幅。
這是因為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和小型水電)在全世界發電來源中的佔比從0.8%增長到了13%。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在2019年突破了10%關口,自2010年以來的年均佔比增幅為0.8%——與1985年在全世界能源構成中的佔比相同!
2.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佔比現在超過了核能
我在去年指出,雖然可再生能源發電不能完全與核能相提並論,但可再生能源將會勝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超過了核能發電總量。2021年,風能和太陽能在全球發電量中的佔比超過了10%,年發電量超過了核能發電。
2021年是對於核能而言是意義重大的一年。核能發電量增幅超過4%,創下2004年以來最大增幅,這要歸功於中國核電裝機容量的增加。
3.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自2000年以來,英國石油公司開始追蹤觀察液化天然氣貿易。本世紀初,日本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每年進口約750億立方米。歐洲作為整體的進口量位居第二,之後是韓國。中國直到2006年才開始進口液化天然氣。
在隨後的20年,日本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達到峰值,主要受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許多核電站關閉的影響。十年前,歐洲的進口總量似有追平日本之勢,此後出現回落,但於2019年再次上升,超過了日本。韓國的進口量增長了一倍有多,儘管個別年份偶爾會出現輕微下降。
然後是中國。中國去年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為1095億立方米,比歐洲多13億立方米。過去10年,亞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佔據了全球貿易量的70%,在此期間,中國的進口量在全球和亞洲液化天然氣貿易量中的佔比都增加了兩倍多。
4.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歐洲
又是中國,其發展過程和圖表看上去應當似曾相識。1965年,美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3太瓦時,歐洲為3太瓦時。中國直到1990年才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資料公布,當時的發電量為0.1太瓦時,還不到美國的600分之一。
時間快進到2016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越美國,相當於歐洲可再生能源總發電量的約60%。到了2021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了歐洲,一年內就增加了近290太瓦時。去年,日本和印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合計為302太瓦時。
去年,能源領域並非所有方面都呈積極動向。例如,煤炭消費量大幅反彈,非常接近2013年的歷史最高水準。一次能源消費量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
但十年來,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基本持平。15年前,經合組織國家的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創下了新高。增長率也能說明問題:從2011年到2021年,煤炭消費量每年僅增長0.1%,天然氣消費量增長2.2%。這10年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平均每年增長15%。全球能源體系龐大而複雜,化石燃料的消耗仍在總體能源消耗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零碳電力才是增長的關鍵所在。——Nathaniel Bullard;譯 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