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背後暗藏風險2022.01.26
全文共1801字,讀完約需7分鐘

為消費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務的網上應用程式可能帶來新的風險

「先買後付」正變得愈發流行。Afterpay和Klarna等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移動應用程式允許消費者以分期付款方式購物,這些應用程式於2021年掀起全球熱潮。Macy’s、Forever 21等零售商也開始在門市的收銀台增設這種付款選項。

「先買後付」不同於預付訂金、待餘額結清後交貨的舊式分期付款計劃,它實際上是允許消費者把買到的東西直接拿回家的短期貸款。這種方式很受對信用卡抱有戒心的人—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歡迎。在美國,嘗試使用「先買後付」的人數自2018年以來每年增長300 %。American Eagle、Big Lots和Southwest Airlines最近都將自家企業銷量增長歸功於「先買後付」。Afterpay聯席行政總裁莫爾納(Nick Molnar)表示:「我堅信先買後付模式在2022年必定會成為主流。」瑞典公司Klarna的美國業務主管賽克斯(David Sykes)甚至更加樂觀,他說:「到今年底,主要零售商都會向客戶提供先買後付這個付款選項。」

BNPL(「先買後付」的簡稱)通常允許消費者在幾星期裡分四期付款,一般無須支付利息。在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50歲的單親媽媽英利希(Lisa English)最近在搬家後使用Afterpay裝修房子。後來她又用Afterpay分期支付聖誕節的購物開銷。她現時背有1450美元債務,準備在二月中旬之前分期償還。之後她會再開始購物。她說:「我在存錢買房,不想有任何欠債。但我是單親媽媽,只有一份收入,總有一些突發事件可能發生—譬如看醫生,或者要去孩子學校。那時,Afterpay可能便會幫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