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要從收到的一個裝著滿滿測試裝備的深綠色盒子開始。裡面有盛放唾液和呼氣樣本的小瓶子,還有一個監測設備,在預約的應診時間之前需要佩戴它幾天。說明書指示我帶上所有這些東西前往一間諮詢室,它位於倫敦市中心一條樹林掩映的街道上。這個地方靠近私立醫院集中的哈利街(Harley Street),而這間公司的名字Viavi在一個閃亮亮的黃銅蜂鳴器上面,很不顯眼。根據具體的項目的不同,應診預約可能需要兩個工作日。這些項目可能包括最大攝氧量測試——讓你佩戴感應器和一個面罩,在單車上踩到筋疲力盡,以此給你身體的健康程度評分。或者可能會接受腦部掃描——由一位祖母級的醫生在你的頭髮裡放置感應器,絕對跟這個高科技的環境格格不入。
這個過程最後一節是是與該公司創辦人唐奈(Sabine Donnai)耗時甚久的面談。唐奈是比利時人,灑脫爽快,飛快地提出一連串問題:「你喝自來水嗎?煮飯用什麼油?用不用牙線?」。然後進行一番身體檢查,她用一把音叉在你的小腿和腳上探查;她說,振動比反射測試更能檢測出早期多發性硬化症。
在後續的應診中,她會審閱你的測試結果。幾周前你在一天裡的不同時間向那些試劑瓶裡吐了唾液,它們會揭示皮質醇水平是大幅升高還是保持穩定,(這是衡量人體壓力的標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