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西爾斯百貨(Sears)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美國各地的購物中心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西爾斯總是擠滿了聖誕節日季的消費者,大手購置服裝、家居用品、電器,或孩子們從西爾斯出版的聖誕願望清單(Wish Book)上精心挑選的玩具。
到了今年的購物季,這間公司在美國已接近銷聲匿跡,只有不到24間標準規模的門店仍在營運。最鼎盛時,西爾斯控股(Sears Holdings)經營著逾3500間西爾斯和Kmart門市。今天,在大多數購物中心裡,這間連鎖百貨曾經龐大的店面已經被分割為更小的空間,供其他店家使用,或者改造為診所、健身房等非零售用途,甚至索性閒置。10月底,西爾斯終於結束了長達四年的慘烈破產訴訟,但對於一間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一直主宰著美國零售業的公司來說,資產大規模縮水和茫茫的前路無疑是充滿恥辱的墜落。
事情本不該至此。是的,西爾斯走下坡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不斷變化的零售格局見證了連鎖服裝店、廉價商店、大賣場以及最近電商龍頭(譬如亞馬遜)的崛起,它們都在蠶食西爾斯對市場的控制。但在原本被西爾斯當作救星的對沖基金經理蘭伯特(Eddie Lampert)的管理下,多年來的投資不足和拆分將公司推至如斯田地——蘭伯特賣掉了Craftsman和DieHard等標誌性品牌,併購後本應保留的大部分工作崗位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