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氣候影響堪比牛肉?2022.10.06
全文共1232字,讀完約需5分鐘

一項新的研究稱,這種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氣候損害,相對價值堪比養牛或燃燒汽油。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衡量氣候損害佔商品價格的比重,比特幣挖礦對氣候的影響堪比養牛或燃燒汽油。

加密貨幣挖礦屬於能源密集型活動,需要高度專業的電腦,而且所消耗的大部分電力由導致全球暖化的化石燃料產生。9月29日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的一篇論文稱,2016-2021年間,比特幣挖礦造成的氣候相關經濟損失在其6.4%的交易日都超過了比特幣市值。

該研究計算了比特幣挖礦的氣候成本與比特幣平均市場價格的比較值,並將其與原油、黃金或牛肉等其他商品比較。該結果不能反映這些行業的總排放量(實際上大得多),而是反映其對氣候的相對影響。

黃金開採經常被拿來與比特幣比較,其造成的氣候損害僅為平常年份黃金市場均價的4%,而在2016-2021年間,比特幣挖礦的氣候損害佔其價格的35%。隨著加密貨幣市場趨於成熟,對環境的影響也在增加,使該行業的整體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支持者把比特幣稱為『數碼黃金』,但從氣候損害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的運作更像是『數碼原油』。」這表明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開採代幣,並加強監管。

比特幣約佔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41%,比特幣挖礦消耗的能源超過了2020年奧地利或葡萄牙的全國能耗。這篇論文援引的研究顯示,從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比特幣、以太幣、萊特幣和門羅幣的開採產生了300萬至15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於阿富汗、斯洛文尼亞或烏拉圭2018年的全國碳排量。

比特幣的碳足印也會隨時間推移而變大,因為很多「礦工」為開採新的比特幣,爭相驗證區塊鏈上的交易。不斷增多的「礦工」鬥快解決越來越難的問題,這意味著整體能源消耗勢必上升。

研究人員表示,這就是為何2021年開採一枚比特幣的碳排放約為113公噸二氧化碳,是2016年的126倍。這篇論文估計,去年開採一枚比特幣造成的氣候損害為11314美元,而2016-2021年開採的所有比特幣所造成的氣候損害總計或高達120億美元。

上周稍早時發表的另一份報告稱,近月比特幣挖礦的利潤率大幅下降,促使「礦工」們採用更高效的機器,導致該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據估計,今年比特幣挖礦的排放量比2021年減少14.1%,約佔全球人類排放量的0.1%,是黃金開採業絕對排放量的約一半。

挖掘加密貨幣的「礦工」也在加大努力,提高地熱能、水電、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耗中的佔比。阿爾伯克基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模擬實驗,得到結論:如果2016-2021年期間,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佔比特幣挖礦總耗電量的88.4%,那麽氣候損害將降至比特幣平均市場價格的4%。

減少氣候影響的另一種方法是改用不同的交易驗證及挖礦機制。作為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幣今年採用了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機制。該研究稱,這種機制應該會使以太幣挖礦的估計能耗減少99%以上。——Laura Millan Lombrana,Muyao Shen對本文亦有貢獻;譯 邵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