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停滯不前時(當前幾乎所有地方都面臨這樣的威脅),政客們往往會為經濟注入一些資金或採取財政措施支持經濟,以圖扭轉局面。但這一次的情況會很複雜。
疫情擴大發達國家的政府預算赤字,債務亦在增加。但還有更緊迫的問題:高通脹。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應對疫情的開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通脹。而鑒於供應鏈依然混亂,標準的抗衰退措施——將更多的錢塞進消費者的錢包——有可能加劇已十分緊張的物價壓力。
許多國家的預算之爭日漸升溫,在意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的政府在7月21日崩潰,原先執政聯盟的盟友不再支持他,這些人認為,在家庭和企業因破紀錄的能源開支陷入困頓之際,當局提出的援助方案規模無異於杯水車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當局的財政預算方向和央行採取的措施南轅北轍,承受著這種風險的不只是英國。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說,在飽受高通脹之苦的國家,「財政政策可以針對性地支援脆弱的家庭,但必須以整體上非擴張性的方式進行。」然而,許多發展中國家根本就沒有這個選項。除疫情外,糧食和能源價格飆漲,債務償還成本也不斷上升——這迫使眾多國家向IMF求救。作為遏制通脹的標準處方,緊縮政策得到經濟學家和投資者的認可,卻得不到那些受該政策所影響的人支持。此外,很多國家的決策者可以佐證,通脹源頭來自本國境外,而非國內需求失控所致。這可能會為該國刺激經濟、同時不加劇國內物價壓力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