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的軟件工程師Jojo Kwong最近沉迷一片叫做Sandbox的元宇宙天地,今年年初,他在這個虛擬世界的Meta City (Sandbox平台與不同品牌合作,將部分土地發展成的元宇宙文化中心,以地圖形式呈現)裡買了9塊相連的單塊(1x1)土地,當時每塊價值10以太幣。Jojo Kwong在這塊土地上放置了自己心愛的卡通人物標誌,「(這塊地)是在一個大品牌的附近,我相信和現實世界一樣,以後也是有價值的,說不定哪一天我就會將這塊地以更高價賣出去了。」這位香港移民第二代說,「我覺得在這個虛擬世界投資有長期價值。」
隨著區塊鏈等第三代互聯網概念影響漸大,元宇宙這個虛擬空間亦開始崛起——任何登入某一片元宇宙空間的人,都可以在這個虛擬世界買土地,並在土地上構築屬於自己的建築物、舉辦活動,Jojo Kwong便是其中一員,「這是我買下的土地,我可以隨心所欲。」
事實上,元宇宙內的虛擬資產均與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綁定,所以,購買虛擬土地便等於購買其NFT,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的特性。而隨著越來越多人將目光投向元宇宙,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圈地,令元宇宙地產投資變得炙手可熱——譬如新加坡歌手林俊傑曾以逾12萬美元買下3塊虛擬土地;在香港,新世界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宣布進軍元宇宙,開發虛擬土地。
元宇宙地產可能就是元宇宙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個空間正在逐漸發展壯大,大家都在擠破頭皮地想進入這個虛擬世界,買下一塊寸金尺土的土地來展示品牌。尤其是希望構築自己品牌的大企業,急欲透過進軍元宇宙彰顯自己「領軍科技潮流」;但在這個世界中,幾乎任何東西都不齊全、「待完善」—權益、安全問題便是如此。同時,隨著與元宇宙掛鉤的虛擬貨幣價值大起大落,不少人甚至在這個虛擬的戰場中賠得體無完膚——我們不禁要問,元宇宙地產這個概念到底是一時炒作,還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投資機遇?
有企業認為,這當然是一種投資機遇。在一些大品牌心中,進軍元宇宙、尤其是在元宇宙裡買地已經成為一種身份標誌——能讓他們躋身世界技術潮流最前沿的標誌。
4月下旬,香港企業富豪酒店集團宣布將進駐元宇宙領域。他們將這個立足於Sandbox的願景稱作「MetaGreen」,意圖開發一座以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為主題的元宇宙綠色都市。主導這個項目的富豪酒店集團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羅寶文表示,自家企業已於Sandbox平台的Mega City 2購入虛擬土地,初步準備將土地「開發」成100個單位出售,「原意也是希望年輕人能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很難買樓的地方透過Metagreen擁有屬於自己的環保綠色物業。」她認為這個項目會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對一些較年輕、剛踏入社會的人士而言,元宇宙中的單塊土地價格較高—參考去年平均價格的話,隨時有機會達1萬美元以上,」羅寶文表示,「若他們對元宇宙這個虛擬世界有興趣,且可能覺得有長期價值、宜早入市的話,我們這個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個允許用家購買獨立單位的項目便能脫穎而出。」
羅寶文
「我們很多項目也以擁抱可持續性作為核心價值,譬如,我們曾於2010年將旗下的富薈灣仔酒店打造成為香港首間碳中和酒店,」她認為元宇宙是集團環保概念的延續,「元宇宙可以促進環保,我們亦希望與具環保意識的新一代建立聯繫,將關注環境的價值觀拓展至元宇宙。」
MetaGreen項目中的一個場景
那麼,具體要如何在元宇宙這個耗費電力的虛擬空間實現這一切?羅寶文稱,集團已購買逾兩倍的經認證碳信用額度,以抵銷集團有限度的以太坊排放——他們亦正籌劃相關項目,希望打造一個涵蓋區塊鏈、資料記號化(tokenisation)、遊戲化金融(GameFi)、邊玩邊賺(play-toearn)及 NFT等元素的生態圈,而具體細節仍在商討中,「整個概念是打造元宇宙的首個環保城,以環保為主題,提供包含生活起居飲食的體驗。」她如數家珍,「當中會有綠色酒店、為各種可持續綠色活動而設的會展中心、讓品牌售賣可持續性的商品及服務的可持續購物中心、專為可持續主題藝術品而設的藝術展覽廊。由於我們是酒店集團,亦會設生態旅遊,透過探險等方式給予玩家環保旅遊體驗,增加大眾對環保的認識。」
在羅寶文眼中,元宇宙的玩法與現實世界已然不同。在這個世界中,盈利的方法除了買賣虛擬樓宇,還有全過程的產品體驗與嘗試,「以我們的酒店生意為例,」她說,「以往酒店體驗都較簡單,只是租一間房住,離開酒店後,你的體驗就結束了。但元宇宙不同,」羅寶文指,商家可以透過元宇宙體驗繼續吸引客人,也可以在元宇宙空間內與商戶合作、為新產品試水,「譬如我們的商戶伙伴也會有很多O2O(Online-to-Offline,一種透過網上行銷活動將人流帶到實體門市消費的營銷模式)遊戲—尤其是要推出新穎的環保產品時,商戶也能透過Metagreen這個項目測試客人對產品的反應。」
企業紛紛進軍元宇宙,為這個產業帶來龐大機遇。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調查報告曾指,元宇宙的全球市場規模至2024年可達8000億美元。而在元宇宙空間中,他們出資建設的一座座建築拔地而起,其內部更可能有錯綜複雜的場景、結構。在虛擬世界中,承擔著這些建築、內置遊戲營建工作的,正是一群設計師與廣告商。
在香港長沙灣一座工廈頂層的共享工作空間裡,元宇宙遊戲工作室INDEX GAME租用了3個房間,以容納十多名團隊成員。窗外晴空萬里,遊戲設計師邊打趣著遊戲內與現實不符的陰雨綿綿,邊熟練地敲打鍵盤。屏幕上,他的虛擬化身邁開步伐,靈活地穿梭在甲板上,從廚房躉船小跑至船艙外。撥開層層大霧,金碧輝煌的裝修逐漸顯現——映入眼簾的,正是數月前被拖離香港時葬身南海的珍寶海鮮舫。「一塊虛擬土地有很多可能性,譬如做品牌故事、重建已消失的事物,像最近在建的珍寶海鮮舫。」會議室內,INDEX GAME創辦人之一王碧琪介紹道:「或者開演唱會、NFT展覽、講座後的社交派對。」
劉耀祖(左)與王碧琪
INDEX GAME是一間被Sandbox認可及委任構建元宇宙項目的遊戲工作室,曾參與打造不少虛擬土地建築項目。兩位創辦人劉耀祖、王碧琪在廣告界打滾20年,於早年成立創意設計及廣告公司,客戶以連鎖餐飲、快速消費品集團為主。講起向元宇宙轉型的因由,他們認為是原有行業的變遷。「近年,我們不少客戶反映傳統廣告渠道(如電視廣告或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漸失成效,即使增加成本,宣傳效果也不成正比。」再加上疫情打擊經濟,兩人深信,若他們的廣告公司想繼續走下去,便要積極尋求轉型。2021年初,這對搭檔接觸到元宇宙的概念,發現當中蘊含的機遇:「在第三代互聯網的年代,元宇宙應該是個宣傳品牌、產品的好地方。」
INDEX GAME設計的一些虛擬人物形象
而在元宇宙中從事設計工作,成為他們業務的新方向與業績增長點。就像Minecraft等沙盒遊戲一樣,在地主購入虛擬地塊之初,土地上空無一物——想創造何種體驗,便全由擁有者決定。除了自行創造建築、物件等遊戲元素,亦即「資產」(assets),地主亦可選擇購買市面上現成的「資產」(如NFT形式的車輛、人物、衣服等)。而當INDEX GAME的遊戲設計師接受委托、洽商好設計後,便會利用Sandbox免費提供的兩套軟件開發遊戲:先以VoxEdit製作「資產」,再利用另一個軟件Game Maker建立遊戲場景、運作邏輯,並把已創建或購買的「資產」放入遊戲。
在元宇宙這個新興產業中,INDEX GAME這類初創公司自身的財政及收益也備受關注。去年中,劉耀祖和王碧琪提交了他們的首款遊戲《九龍城寨》,並獲Sandbox基金會的遊戲製作者基金(Game Maker Fund)資助。後來,Sandbox為他們提供了更全面的支援——據INDEX GAME兩位創辦人透露,作為Sandbox認可的遊戲工作室,這一年來,他們獲得了近乎七位數港元的資助。而大概半年前,公司已能產出一些將來盈利或高達七位數港元的項目。
二人認為,遊戲化(gamification)的企業塑造品牌方式在香港較為新穎,在元宇宙,其中一個方式便是把品牌故事,轉化成遊戲讓玩家體驗——以《南華早報》這間百多年歷史的傳媒為例,該公司保存了大量舊新聞,INDEX GAME便利用這些素材,打造出以香港歷史為本的Sandbox遊戲體驗「香港中環天星碼頭」。透過虛擬化身,玩家可穿梭在1984年和2022年的中環碼頭,完成各種任務;而遊戲內的情節、故事線、與天星小輪船長等角色的對話,都以本地歷史為藍本。王碧琪指,遊戲旨在吸引年輕玩家,從而翻新《南華早報》的老字號品牌形象:「很多時候,元宇宙體驗未必與企業的業務(內容)一樣,反而是要將品牌精神、文化放進體驗中。」
而對企業而言,元宇宙的廣告機遇還在於提升宣傳的成本效益。王碧琪舉例指,以往一次大型宣傳活動,包括製作一條電視廣告,加上媒體成本,動輒便要400至500萬港元,「但也只是面向香港及大中華區市場。」她表示。而現時虛擬土地市場稍為降溫,買一塊面積較大的3x3土地,成本或已降至100萬港元以內,當中較貴的可能也降價至約150萬。再加上開發成本,某些項目或僅花300萬左右。但企業除了能擁有這件虛擬資產,也更容易躍上世界舞台。隨著元宇宙產業發展,他們也將服務拓展至土地租賃、中介領域,儘管他們稱,這並非自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官網上,INDEX GAME自稱為一間「元宇宙經紀公司」,二人指,香港未有太多公司懂得要如何管理虛擬資產,而處理加密貨幣、虛擬錢包則較複雜。為方便客戶進入元宇宙,INDEX GAME會租出自身土地儲備給有需要的客戶;另一方面,二人認識不少地主,部分人初時抱著投資心態買地,並未有具體的土地建設計劃, INDEX GAME便將這些地主與品牌配對、牽線合作。在租金方面,則較為浮動。一是洽商租金時,地主或該公司均會衡量項目的發展潛力,譬如遊戲發行後的盈利分成,或買賣項目相關的NFT時預留一定比例給地主,甚至可能會直接免租金。對希望在元宇宙置業的客戶,INDEX GAME也提供在NFT交易平台OpenSea代為覓地、處理後續手續的服務,並在事後收取約10%至15%手續費。他們透露,最近加密貨幣市場急跌,現在地價相對便宜得多,因此也接獲較多查詢。
Metaverse Group在元宇宙中的一個潮流中心
正當大眾對各種元宇宙體驗翹首以盼時,已有企業試圖搶佔先機,大舉將地塊收入囊中,並看準元宇宙地產市場的房地產租賃、顧問服務等機遇,希望在虛擬商業活動及地產領域「快人一步」。隨著不同的持份者加入,這個市場的產業鏈看起來正日益多元。在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由阿根廷人Ari Meil ich和烏拉圭人Esteban Ordano創辦的另一個分散式3D虛擬實境元宇宙平台Decentraland上,加拿大元宇宙地產公司Metaverse Group開發了一片新區域,在這裡,玩家的數碼化身可以漫步於時尚購物大道,在各種奢華品牌的虛擬旗艦店血拼,想休息時,便在旁欣賞由模特兒虛擬化身上演的T台走秀。看到喜歡的衣裳飾品NFT,他們便可以點擊虛擬錢包付款,並即場為自己的虛擬形象換上——這正是Metaverse Group收購這片街區時的美好構想。
上述商業區由116塊地塊組成,去年11月被Metaverse Group以 約250萬美元(約1895萬港元)收購,創下當時的元宇宙地產交易紀錄。可是買賣並非Metaverse Group元宇宙構想的終點,而更像是起點,他們更希望將現實世界中地產層面的商業邏輯複製到元宇宙中。去年Metaverse Group嘗試證券化旗下地塊,譬如分拆出元宇宙房地產信托基金—該公司透過創造元宇宙建築及體驗盈利後,計劃按月以現金向基金投資者分紅。
Metaverse Group行政總裁Lorne Sugarman接受《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訪問時稱,元宇宙地產及相關顧問服務是該集團業務中的重要一環,他們收到許多企業、品牌查詢,希望了解如何進入元宇宙,並打造元宇宙體驗。因此,團隊為企業提供市場策劃服務,如說明不同元宇宙平台的特性、規劃元宇宙策略,提高土地的人流及曝光度。
Metaverse Group行政總裁Lorne Sugarman
而當企業奠定發展方向後,便需在土地上「動工」,這便是Metaverse Group「大顯身手」的時刻。Lorne Sugarman解釋,目前Metaverse Group的生意側重土地發展及管理:「我們有一個軟件設計師團隊,他們可以創造體驗,也可以將其遊戲化。他們可以製作虛擬建築,也可以打造一場音樂會。」譬如今年舉辦的邁阿密時尚周,他們便在元宇宙複製出現實中的實體展覽 —Metaverse Group特意打造了一幢時尚中心建築物,讓不同時裝品牌在展廳內陳列當季新品(當然,它們以NFT的形式亮相);名人、網紅仍獲邀出席虛擬時裝秀,但在數碼T台上走秀的,變為他們的虛擬化身。同時,作為創造收入的一環,Metaverse Group策展時亦將電商元素引入元宇宙。由Decentraland開通了交易功能,消費者可在觀展期間選購平台內的服飾NFT。Lorne Sugarman補充,品牌往往更看重虛擬土地帶來的公關影響、媒體曝光度等要素。
但並非所有企業或個人均有意、或者有能力購置自己的土地。Metaverse Group利用先前自家公司買入的大量土地,提供租賃服務:「就像傳統商業模式中,多數公司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地方租用據點,而不一定要擁有這些房產。因此,客戶會繼續租用我們在不同平台的土地。」除了租下整個地皮,客戶亦可租用MetaverseGroup名下、由設計師打造的虛擬商業大樓,在元宇宙內設立門市或辦公室總部。品牌甚至可以租下虛擬大廈外牆的廣告板,惟這項服務在MetaverseGroup的商業模型中較為次要。Lorne Sugarman透露,土地月租約2000至1萬美元不等,視乎他口中的「供求關係」—即項目潛在回報、客戶的媒體預算等傳統財務指標。而租戶一般亦會考慮土地衍生的收益、電商機會等商業因素。
對自家公司的元宇宙生意,Lorne Sugarman看起來頗有信心。「1990 年代中期,當我還是一名投資銀行家時,人們質疑互聯網,並認定沒有人會使用它。但今天我們在網絡上辦理網上銀行業務、電子商務等事宜。」Lorne Sugarman以互聯網革命作類比,帶出他眼中的元宇宙機遇,認為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一次迭代,充滿機遇,「房地產、電商等商業交易將會在此興盛;演唱會、各種表演等沉浸式體驗將會在這裡崛起。」
同樣的場景亦發生在北京,不過這次是拍賣會。7月24日,中國傳媒企業超媒體控股旗下的元宇宙誌屋在百度希壤元宇宙世界中舉辦「Shallow-陳丹青版畫首次在元宇宙誌屋拍賣專場」,現場中的六幅作品全數成交。在上述活動中,累計進入拍賣展廳人數為12.38萬,作品總競價次數達118次,成交率達100%。在展出的6幅作品中,一幅名為《題未定》的作品以2365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成為拍賣現場成交價最高的拍賣品。
買賣方齊聚,又有各種活動加持,在新時代的圈地運動之下,Sandbox、Decentraland這樣的元宇宙科技公司搖身一變,成了科技潮流下的新貴,儼然已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贏家和新地主。但是,隨着Sandbox的土地越發受歡迎,近期價格變動頗大的虛擬土地及遊戲代幣SAND(Sandbox遊戲內的支付工具,玩家使用SAND來買入虛擬土地,在Marketplace中買入NFT,甚至有些玩家創作了新的遊戲,若其他玩家參加,也要用SAND購買門票。)是否面臨泡沫化,亦成為不少投資者討論的課題。
去年11月是SAND的高光時刻——這種代幣一度升至8.4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今年4月幣圈爆發貶值風暴,以太幣由高位3579美元回落,一度跌至883美元左右,跌幅高達75.3%,近期又回升至1863美元左右(截至8月11日)。SAND跌幅亦與以太幣類似,由3.45美元一度跌至0.8美元。以上變化令人感到困惑:這是否意味著元宇宙世界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可能開始走向沒落?
「這種情況確實不能與去年11月時相比,但和三年前(Sandbox剛創立時)比,就並非如此。」對此,Sandbox的母公司Animoca Brands創辦人蕭逸認為,困難都是相對的。「創造這個代幣時,SAND的價值是0。」他認為近期的價格變化是一種「短期修正」,「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市場正在繼續增長,更多的人將進入第三代互聯網的世界—更多的人將進入元宇宙。而我相信較低的價格也會吸引新人加入。」
蕭逸
蕭逸認為,Sandbox上已經產生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譬如上述的設計、土地買賣,「Sandbox代表著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開放精神,而元宇宙可以提供新的經濟機會和就業模式,甚至有潛力建構更美好的未來。」
而對於這種「經濟機會、就業模式、更美好的未來」,他毫不諱言這是一種「資本主義的表現」。在元宇宙世界內建造建築、打遊戲賺取SAND,就是他口中的資本累積。這位奧地利籍華人企業家沒有談及累積資本時此消彼長所導致的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就像現實世界中那樣——而是像曾接受《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關於NFT話題的訪問時那樣大談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中的機遇:當時他曾提出,用家應擁有自主的數碼權利,如今,在描繪他對元宇宙尤其是Sandbox的期望時,他重申了這一點,「Facebook可以奪走用家帳戶,Sandbox不會,你可以做地主———好像INDEX GAMES這些公司,他們實際上不只是建立體驗。他們也可以是擁有土地的人:如果他們願意,他們可以出售土地,或者他們可以將其出租給其他人以收取服務費,這將成為一項長期可持續的業務。」
而元宇宙似乎並非一個這樣的理想國——至少從道德、性別角度看是如此。今年6月,在Facebook母公司Meta的平台Horizon Worlds上,一位女性心理治療師曾遭遇性侵,並在論壇上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在加入不到60秒時,她就遭到三四個有男性聲音的玩家語言騷擾和性騷擾。他們「侵犯」了她的虛擬形象,還拍下了照片。「這是一場噩夢,我被嚇得僵在原地,甚至來不及設置安全屏障,」她事後這樣寫道。
蕭逸則稱,目前他並未在Sandbox中看到這樣的行為,而若涉及諸如此類的問題—或言論自由問題的話,「作為營運者,未來我們不會參與,」他說,「未來我們會推出一個管治框架,元宇宙公民可以投票給另一群人,讓他們管理這個社區,並有權處理爭議情形。」聽起來有些像曾經實行直接民主的雅典,當然,這個廣場上也有政權輪替,「若他們失去了民眾的信任,便會失去管治權。」他最後透露,相關框架仍在開發,可能需要一年時間。
在元宇宙中開發地產,營造商業價值、推廣品牌形象,甚至構建新型的、更平等的社會,這些想法有趣,甚至可敬,但事實是這個世界存在太多問題。若要實現上述願景,解決下列問題看起來卻是更加必要。
安全問題首當其衝。從技術角度觀察,元宇宙存在安全風險,這主要與用家儲存NFT及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的加密錢包相關。Cisco Talos安全情報與研究集團的技術負責人Jaeson Schultz便將元宇宙形容成拓荒時代的美國西部(Wild West),認為這個領域太新,技術不受監管、犯罪似乎沒任何後果,「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錢財一旦遭竊,便是永久性的,你會永遠失去你的錢,沒人可以幫你追回這筆錢。」
這位有17年左右經驗的數據工程師稱,目前外界知曉的元宇宙攻擊都是元宇宙用家自行披露的(也只能靠他們披露),而黑客變得越來越有創意,「譬如,他們會複製(cloning)你的加密錢包,及竊取你的助記詞(seed phrase,協助用戶記住加密錢包複雜私鑰的一系列單詞),」他分析道,「當然也會藉助釣魚、勒索軟件等舊有網絡攻擊方式竊取你的加密貨幣錢包賬戶密碼及助記詞,從而竊取你在元宇宙中的資產,譬如NFT。」
但他表示,即使是在拓荒時代的美國西部,用家也有辦法保護自己的資產。「譬如防竊用多重簽名Bitcoin、使用離線錢包保管財產;」Jaeson Schultz給出了這樣的建議,而就像聯邦管治最終覆蓋到美國西部一樣(當然,這種開發往往伴隨著對原住民權益的血腥掠奪和侵犯,雖說元宇宙中並沒有這樣的原住民),他亦支持當局介入、參與監管元宇宙世界中的交易活動。Jaeson Schultz領導下的Cisco Talos安全情報與研究團隊目前正關注智能合約交易中的犯罪行為,「應該有人在這個世界中採取監管行動,」他指出,「尤其是對於NFT——我知道有人自己開了幾個加密錢包,將NFT『左右手交換』,進而抬高其價格。」他認為,這種炒賣行為應被遏止,可是「雖說監管不可避免,但亦應適度,不能因此錯過技術創新帶來的繁榮。」
而從企業紛紛進軍元宇宙、在這片虛擬世界購置土地的角度看,有評論指他們似乎更像是藉此吹噓自己的品牌,或者說純屬「跟風」,而非真正對科技本身尤其是「去中心化」的概念感興趣——在元宇宙「圈地」,本質上其實是新一波的「圈錢」運動。
「為何元宇宙會突然成為熱話?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問道,「其實有很多成分是一些商界人士在背後吹捧,這些人趁著一般人對科技本身認識不透的時候,去製造一些故事,令你覺得很好看、很好玩,進而吸引你進去。」他認為元宇宙上的商業模式尚未被證實,「他們說可以在上面買地、起樓、舉辦活動,但這個商業模式尚未被證實。除了在sandbox上買賣地產,還有更離譜的案例—譬如說在上面買賣遊艇,價格可能高達30萬美元。」他認為相關買賣很有水分。「(商家)只是在用這些招數做推廣,令人覺得有利可圖,從而吸引潛在用家加入這個世界。」
來自業界的聲音似乎證實了這一點,設計公司INDEX GAME的王碧琪透露,自家公司亦會接到相關查詢,「一些品牌會打過來,便很簡單地說就是想在Sandbox『插旗』,以及『人有我有』。」她的合伙人劉耀祖亦表示,「其實對這些企業而言,第一步只要公開一份新聞稿,稱企業已在元宇宙買了塊地,宣布公司成為了元宇宙的一份子,就已經算有宣傳價值。」而實際上元宇宙中的「土地開發」亦需時間,「我們要先了解他們(品牌的情況),再幫他們構思土地如何發展、再去落實—可能需要一年、九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王碧琪稱,「除了製作的部分,其實很多人仍需要理解元宇宙這件事,之後我們才能幫他們設計。因此,我們也投放了很多時間在(協助客戶了解元宇宙)這件事上。」
另一個令人起疑的跡象是,由區塊鏈衍生出的元宇宙,本應更多地與加密貨幣掛鉤,但現實是,這個世界中更多是美元、港元、歐元在流動。Animoca Brands的蕭逸直截了當地表示,原有的加密貨幣支付之外,他們已經開通信用卡支付(譬如用於購買土地),及支持用家使用Facebook等社交媒體帳戶登入;協助Sandbox設計虛擬土地上建築的INDEX GAME亦指,若有客戶需要他們協助在Sandbox上租賃土地,可以支付港幣給該公司;Metaverse Group的Lorne Sugarman透露,「由於企業持有加密錢包這種做法受監管,所以他們一般不希望開立加密錢包,而是傾向接受以法定貨幣交易。」在該公司目前為客戶提供的元宇宙地產顧問等服務中,他們亦接受客戶以法定貨幣、透過傳統銀行戶口付款,並以傳統銀行協議交易,「不過我們希望未來會以智能合約取代傳統租約,最終將整個交易搬上區塊鏈。」
從加密貨幣作為元宇宙中被應用得最廣泛的支付方式,其本身亦存在風險。「元宇宙地產興起是因為NFT爆紅,背後則是虛擬貨幣早幾年大升,」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對加密貨幣頗有研究的徐家健認為,元宇宙及相關資產的興起,與加密貨幣緊密相關,「低息環境下,人們尋找投資工具,於是便開始炒賣加密貨幣,使加密貨幣升值——而當他們發現自己手中持有的加密貨幣再升值的空間正在變小時,就會再找其他地方投資。」
他提到近期加密貨幣價格波動,甚至面臨「熊市」,但認為原因眾多,譬如全球央行加息,所以不能將加密貨幣的波動完全歸結於「泡沫」兩個字。在他眼中,加密貨幣的固有弊病更值得憂慮,「區塊鏈的交易記錄是匿名的,雖說這滿足了部分人士對私隱的需求,但容易令加密貨幣及元宇宙成為洗黑錢、販毒等犯罪行為的工具。」
事實上,從與現實世界掛鉤這一點來看,元宇宙空間亦越發向現實世界靠攏—譬如地段位置、配套,都可能影響地塊價格。業務涉及元宇宙土地交易的INDEX GAME兩位創辦人對《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表示,地段、人流都可能影響土地的價格,以Sandbox為例,企業在元宇宙內購置土地時,會偏好Mega City附近的地段,「譬如有很多香港品牌聚在Mega City地圖的右上角,那裡有很多知名企業—如新鴻基地產、《南華早報》,」而相應地,上述位置的地價亦會偏貴。這種地價趨勢或許與未來Sandbox的玩法革新有關,與Sandbox合作的INDEX GAME便透露,Sandxbox已宣布會推出名為teleport的功能,「玩家可以輸入座標便跳到某個具體位置」但未來可以能仍傾向推動遊覽形式的移動方式,「像逛街那樣走遍整個區域。」因此「誰是鄰居便十分重要:與現實世界相似,人流多的地方,便會貴些。」而由9塊單塊土地拼湊而成、3x3大小的土地由於可在地圖上放置自己的標誌,有助增加曝光率,便更受租客及買家歡迎。
元宇宙地產看似熱潮不斷,不過,「為長遠計」——尤其是在這個後疫情時代,元宇宙熱潮降溫後,元宇宙地產的炒賣、租賃、開發熱潮是否亦會消退?「元宇宙在香港的普及性、客戶的接受程度也與想像中有些距離,」INDEX GAME另一位創辦人劉耀祖坦承,「可能對方會因為成本、市場普及度而有些猶豫。在香港的環境中,數碼資產未算很受認可,但在美國等地的話,認受度會較高。」
亦有已進軍元宇宙的企業認為,元宇宙會因其沉浸式體驗的特性而不會面臨退潮,「疫情前,生意會分為傳統的線下行銷和電子行銷,」富豪酒店的羅寶文分析指,「但疫情之後反而不會有這個分別,因為一切都是電子化的,等於10年後一切活動都可在元宇宙內開展,不會完全是在線下。」她認為,只要元宇宙用家嘗試過企業提供的沉浸式體驗,「大機率便不會再回去嘗試非沉浸式的體驗。」
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有類似的看法,「疫情下玩家試著在元宇宙內玩遊戲,便是一種跨過門檻的開端:他們會開立加密錢包、知道如何買賣加密貨幣及NFT,之後便沒有了(入門的)成本。」他分析指,覺得區塊鏈世界有趣的用家會留在這個世界中,「因此對他們而言,疫情是一個嘗試的機會。」他進一步分析稱,元宇宙已形成穩定的玩家群體,自己也認識很忠實的玩家、資訊科技業界的從業員等等,不過他亦表示,聽聞一些元宇宙平台若有太多人同時登入便會變得很慢,「以及AR(擴增實境)、VR (虛擬實境)等技術層面或仍需完善、改進。」
看起來,在元宇宙內發展地產、舉辦活動,甚至從事地產顧問服務—這個虛擬世界存在太多千奇百怪的可能性,但亦有不少不確定性和缺陷。另一方面,有論點認為,元宇宙地產等層面的發展確實能推動科技及製造業的「良性循環」,應該給予元宇宙「發揮空間」,令其發展,「以觀後效」。
徐家健
「在元宇宙中發掘卡通、電影、演唱會這類場景方面的商機,商家們確實在提供服務,相關活動是有價值的、沒問題的,」中大工程學院的黃錦輝就認為,「關鍵是要防止一些虛假的經營活動,尤其是炒賣行為。」他亦認為元宇宙中亦存在「附加價值」,「譬如頭盔、眼鏡,這些東西可能要額外購買;還有就是一些虛擬資產—當然這不是說地皮,而是說譬如我設計出來的虛擬人物,賣給你,這也是一種資產。最近元宇宙概念有退潮跡象,但其配套設施—如晶片、頭盔等硬件的設施還是很受歡迎,」他說,自己亦見到有人在改良相關設備,有望可形成良性的製造業及科技產業循環。「科技本身是中立的——甚至可以是正面的,」他總結道,不過,「任何科技都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元宇宙也是一樣。」
對加密貨幣頗有研究的徐家健亦表示,元宇宙中仍存在許多未知數,在元宇宙開發地產,亦要面對一系列問題,「譬如,到底會有多少個元宇宙平台?土地的供應是否無限?若土地供應是無限的,這會否對地價造成衝擊?是否人人在元宇宙中製作出的作品都可以有價值、存在認受性? 」他分析指元宇宙熱潮興起的背後是市場對新科技成功的憧憬,而最終誰才能笑到最後,「這便要等市場汰弱留強。」
「我沒有理那麼多,」剛從美國三藩市出差歸來的Jojo Kwong則對著電話這邊的筆者說,2022年1月(當時以太幣價格約為3345美元,8月11日價格約1863美元)以90以太幣買下Sandbox內9塊單塊土地的他似乎毫不在乎,「我是喜歡HODL(幣圈潮語,意指長期持有),或者說是SH(Strong Hold,亦指長期持有)虛擬資產的人,因為我知道這個社群只會越發強大,這些土地也有潛在的高回報,」他說,自己相信科技的未來,也認為元宇宙中的土地終有用武之地,可能是舉辦活動、展覽等等。他突然提起自己1980年代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父母,「他們就是喜歡買『磚頭』(指房地產)的人—雖然不是炒賣,以前我不喜歡他們的做法,但如今,我卻跟他們一樣了,」他的語氣略帶自嘲,「不過長遠來看,比起他們當年買下的房地產,我相信我買下的土地價值升幅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