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Calastone亞洲區執行董事陳博昱2022.04.25
全文共1443字,讀完約需5分鐘

新冠疫情剛剛爆發時,基於種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投資市場一度大幅波動

新冠疫情剛剛爆發時,基於種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投資市場一度大幅波動,但隨著疫苗推出、民眾儲蓄增加,市場的信心又逐漸恢復。基金網絡及金融科技公司Calastone公布的最新全球資金流報告中指,上述因素推動資金流入股票、基金等資產類別,以股票基金為例,去年淨流入股票基金的金額達528億美元,其中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概念成為大贏家—2021 全球投資者向ESG股票基金投資的金額已高達321 億美元。Calastone亞洲區執行董事陳博昱將分析未來影響投資者心態的市場因素,及談談ESG股票基金等資產類別的發展趨勢。

世界銀行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1月的4.1%大幅下調至3.2%,加上聯儲局加息等事件,在你眼中,這些變局下投資者的心態會如何轉變?

過去一年中,由於全球各地不時爆發疫情,民眾未能前往其他地方旅行,加上各國陸續向居民派發現金或消費券,令儲蓄增加。隨後疫苗推出,市場對疫情態度變得樂觀—上述兩大因素推動資金流入股票等資產類別,譬如去年淨流入股票基金的金額便高達528億美元。

通脹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而聯儲局加息前已經不斷放出消息,令市場及投資者有心理準備,慢慢消化這件事。這種情況下,固定收益可能會變得更具吸引力。我認為這種變化或會對主動型基金經理有利:他們可以分析並管控不同類別基金的風險,並抓住機會,為投資者謀得最多利潤。

近年ESG概念大行其道,企業紛紛加入相關行列,據你觀察,投資者對這個概念是否亦變得更有興趣?他們會否擔心陷入漂綠(Green Washing)陷阱?

是的,在資金流競賽中,我們發現ESG概念成了大贏家。根據我們的數據統計,2019年期間全球投資者向ESG股票基金投資的金額是3億美元;到2020年,這數字變成了108億美元;2021年更擴大到321億美元—相當於在各類股票基金的新資金中,每5美元就有3美元湧入ESG股票基金。在2021年,香港的ESG資金流入首次出現正數,台灣的ESG資金流入也在2020年轉為正數,並在2021年進一步增長;而在新加坡,2021年的淨流入量按年幾乎翻了兩倍,並佔股票基金淨流入總額的五分之二。

ESG已成了一個全球投資者以及普通人都會關注的話題,這個話題亦代表著世代關注點的轉變:這個世代的人會比上一代人更關心資源利用、回收、可再生能源等議題,因為排放、污染等問題已經開始實實在在地影響他們的生活。關於漂綠行為,我認為這只是業內的部分情況,當政府監管規範及業界標準越來越完善時,便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投資者亦會對ESG更有興趣及信心。

今年2月底以來,香港疫情趨於嚴峻,直至近日才有所緩和。從長期及短期來看,你認為投資者對香港相關資產的看法是否會有變化?

這一刻很難下判斷,因為香港市場與中國內地市場息息相關。在過去的12到18個月中,北京方面更關注如何監管金融及科技行業,這令市場感到憂慮。不幸的是,香港股市中有很多科技公司,其估值亦相當高,所以整個香港市場亦受到影響。此外,疫情下旅遊業、航空業、餐飲業遭受衝擊,來港的外國人士數量亦大幅減少。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香港在短期內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長遠來看亦不容易判斷。若香港仍能保持作為國際都會和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的地位,便仍能吸引海外企業及資金到來。譬如有大型中國企業因政治因素未能在紐交所上市,而在上海A股市場上市的規則又相對較嚴格、他們又需要靠IPO(首次公開招股)募集到所需資金,這時,香港作為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優勢便很明顯。——楊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