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某位熟人收藏了一兩枚紀念幣,並將其與瓷器飾品和家庭照片陳列在一起,比如一枚1925年鑄造的50美分石山銀質紀念幣(目前價值100美元),或者一枚慶祝英國女王95歲誕辰的5英鎊紀念銀幣。
那麼,同樣是紀念幣,只不過是數碼的,你會做何感想?英國財政大臣辛偉誠(Rishi Sunak)已要求皇家鑄幣局(The Royal Mint)提出非同質化代幣(NFT)的設計方案,以顯示英國深諳數碼資產潮流。
也許年輕人真的想買一件受政府支援的數碼商品,與《Minecraft》和《要塞英雄》(Fortnite)的皮膚或虛擬的Nike運動鞋和Gucci手袋結合,在元宇宙中炫耀一番。在我看來,這種行為很傻,但我又懂得多少?
NFT的原理是使用加密區塊鏈技術(比特幣背後的工具),創造出對某個數碼產品獨一無二且可交易的權利,這個產品可以是一幅影像、一首樂曲的「初版」或無聊猿遊艇俱樂部(Bored Ape Yacht Club)的會員資格。
過去兩年,由於人們有大把時間居家、上網,而且有花錢的渴望,這些東西突然大行其道。數碼藝術產業方興未艾:花旗集團(Citigroup)分析師上週發佈的一份有關元宇宙中消費情況的報告顯示,從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人們在近1700萬幅影像和其他數碼收藏品上花費了逾180億美元。在這一切發生前,曾出現過Beeple的數碼作品在佳士得拍賣行以6900萬美元成交的震撼時刻。
但數碼產品背後的意義遠超藝術範疇:NFT可被用來在整個元宇宙中賦予財產權,無論這件財產是什麼。對於數碼產品潛在價值的預測都是主觀猜想。消費和投資規模才是真真切切的數碼。花旗集團的資料顯示,NFT初創公司去年獲得的風險投資從一年前的幾乎為零猛增至48億美元。
那麼,英國皇家鑄幣局創作的NFT會紀念什麼?雖然王室活動頗受老年人的關注,但恐怕不是目標市場熱衷的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任何東西:皇家鑄幣局目前為收藏者提供數千種實物紀念幣,涉及的主題數不勝數,包括恐龍、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超級無敵掌門狗》(Wallace & Gromit)以及英國脫歐。
但蘇納克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看到了未來的稅收前景。他希望「使英國成為全球加密資產技術中心」。
英國向來有緊跟金融業潮流的習慣。在2010-2016年擔任英國財政大臣的奧斯本(George Osborne)曾極力主張將倫敦打造為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全球交易中心。2016年,倫敦迎來了首隻離岸發行的人民幣主權債券。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稱,自此之後,已有18家發行方掛牌發售100多隻人民幣債券,總價值達320億元(約合50億美元),規模並不大。
當前圍繞加密資產存在很多炒作,而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無疑仍是極不穩定的投機玩具。但大型機構正在從各個方面研究和試驗這項技術。該技術一般用於支付處理等普通業務:例如,摩根大通推出了旨在使跨境支付更快捷、更便宜的摩根大通幣(JPM Coin)。
銀行正在做準備,希望有朝一日能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各種金融資產「代幣化」,使其更便於交易。他們只需要監管機構制定一些可靠的基本規則。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正在爭取各方面的支援,力求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合作開展這項工作,解決造市商、託管人和其他參與者的角色如何界定以及在必要時如何劃分的問題。
仍有許多重大問題有待解答。購買了NFT的收藏者不一定持有自己所買的東西。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有一條網址記錄,在這裡可以看到顯示他們擁有某物的元資料。創作者也許會保留原始產權,但《哈利波特》或《霧都孤兒》的首發版也是如此。聰明的人或許還可以偽造你認為自己擁有的NFT。
也許挖掘所有與加密相關的東西所需的計算機能力要耗費過多能源,不適合常規用途。但要知道,大型銀行和投資者正準備以任何看似有利可圖的方式來利用這項技術。該技術最終可能一無所成,但也可能成為一塊墊腳石,使人類進入一切事物皆可金融化的時代。
皇家鑄幣局推出NFT固然有政治營銷的愚蠢一面。但政府和監管機構絕對應該盡一切可能深入了解這項技術,並準備迎接其在未來幾十年所有可能的應用方式。──Paul J. Davies;譯 邵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