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荒野機械人》(The Wild Robot)中,一個名叫羅茲(Roz)的人形機械人在
轉運途中遭遇意外,最終漂流到了一個無人荒島,在那裡,她很驚訝發現沒有人類對她發出任務指令。按照編程,她需不斷尋求任務目標,於是她成為了一隻鵝寶寶的母親,教牠如何捕食、游泳和飛翔。雖說劇本中也有很多「反派」機械人,但電影的主旨是想表達最高級的AI實際上也有做善事的能力。希望現實世界中也是如此。
專欄作者科文(Tyler Cowen)在他的最新一篇專欄中寫道,AI可以變革慈善事業。「少數善於運用AI的小團體,生產力將會提高一個數量級,」科文說。「慈善家們應該考慮給予這些人更多的支持。」追求盈利的企業在賺取AI長期收益方面可能會受限,原因之一是他們必須完成短期的風險回報指標。但是慈善家們就不同了,科文認為這些人擁有更多自由來進行實驗。一種可能性是:在貧窮國家部署AI系統,幫助他們應對教育、健康和社會溝通方面的各種挑戰。正如科文所言,那些已經在各種關鍵指標上落後於發達國家的地方,除非慈善家們能夠接入,不然在AI部署的早期階段可能會進一步落後——除非慈善家們能夠介入。AI或許還能改變我們在運用慈善資金的思維;比如,科文認為,AI可能延長未來人類的壽命,從而增加解決當今兒童疾病問題的潛在回報。在善良的慈善家手裡,AI或許確實能成為像羅茲那樣的好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