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市靜待人大常委會公布財政禮包 年內供給衝擊料可控2024.11.08
全文共856字,讀完約需3分鐘

隨着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周五將要落幕,市場人士預期,供給衝擊應可控,債市收益率料不會快速走升。

第四季度以來財政刺激加碼、債券供給上量的陰雲就籠罩在中國債市上方,隨着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周五將要落幕,市場人士預期,供給衝擊應可控,債市收益率料不會快速走升。

交易員聚焦於會議有望明確年內國債和地方債額外的供給規模。彭博根據中債數據計算,前10個月月均政府債發行規模約1.8萬億元;考慮年初兩會確定的2024年新增債務額度和特殊再融資債發行等因素,年內剩餘兩個月還有約1.1萬億元政府債待發,按照今年的月均供給規模,新增供給只要不顯著高於2.5萬億元,對債市的影響應可控。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了關於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市場人士多預計會議將批准數年內置換隱性債務的規模在6萬億至10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着年內的供給料在可承受範圍內。

「市場可能有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的額外債券供給會出現拋售。」法國興業銀行駐香港首席亞洲宏觀策略師Kiyong Seong表示,若沒有出人意料地大規模增發,將對中國年內利率債市場維持中性判斷。

9月底中國央行等多部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舉措,提升了市場對財政刺激的預期,中國國債收益率從約20年來低點處迅速走升,隨後在政策空窗期跟隨股市走勢陷入震盪,靜待人大常委會公佈財政禮包。

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資部基金經理吳慧文在微信公衆號上發文稱,債市已對人大常委會財政政策有一部分預期,預計年內供給節奏大幅超預期難度較大。

她認爲11月底隨着財政支出落地,預計資金會迎來系統性寬鬆,在此背景下中短債資產確定性高,長久期資產存在交易和博弈機會。

此外,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重登總統寶座,該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多大程度被全國人大納入考量尚不清楚。不過週四中國國債走勢轉暖或反映一些投資者認爲財政刺激力度可能會不及預期。

「鑑於特朗普政策實施的不確定性,我們預計財政刺激規模不會立即擴大。相反,預計會有更多的前瞻性指引,這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預期。」Kiyong Seong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