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此時是2025年,蘋果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走上台,準備發布最新產品。新產品的速度更快、功能更強大,各方面都優於上一代產品。還有一點:它的晶片是美國製造。現場掌聲一片。
從2020年初開始,蘋果、其主要零件供應商台積電、美國國會和亞利桑那州政府就一直在努力讓這種想象變為現實。期間發布了數十份新聞稿,投入了數十億美元,還有讚頌美國重返晶片霸主地位的無數演講。美國曾經是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的領導者,但如今這個超級大國已將行業控制權拱手讓給擁有全球90%以上尖端產能的台灣。
最近在與德國員工的一次會議上,庫克「透露」了一件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我們已經決定從亞利桑那州的一間工廠採購,該廠將於2024年投產。」彭博新聞社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報道了上述決策。蘋果是世界上估值最高的公司,也是收入最高的智能手機製造商。從蘋果獲得的收入佔台積電銷售額的26%。蘋果是美國企業,所以當然會從這間新工廠採購。(公平地說,庫克當時並沒有點出台積電,但極不可能是說英特爾,雖然後者在亞利桑那州也有工廠。)
同樣,與台積電有密切合作的客戶還包括英偉達、高通和超威半導體公司(AMD),也都是美國企業,台積電不會不徵求他們的意見就作出重大決定。台積電今年破紀錄的360億美元資本支出並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在與有望購買產品的客戶進行詳細討論後精心規劃的結果。
儘管蘋果採購美國製造的零件將是一個重大進展,但幾乎沒有改變全球採購格局。 首先,台積電的這間新工廠將生產5奈米技術節點的晶片。這在去年屬於領先技術,但台積電已經轉移到3奈米製程(越小越好),而且由於技術的飛速發展,到2024年該廠投產時,前沿技術還會更加先進。蘋果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將亞利桑那州製造的處理器用於最新款iPhone。
台積電的新廠也不具備這樣的產能。該廠每月將生產2萬塊晶片,相對於台積電目前每月130萬的產量,還不到1.6%。即使台積電如預期的那樣在亞利桑那州再建一間工廠,其在美國的產能也遠遠無法滿足蘋果的全部訂單。其美國工廠獲得的訂單更可能是AirPods、Apple TV、HomePod或Watch等次要產品使用的幾塊關鍵晶片。
還有歐洲的問題。庫克前不久在接受訪問時暗示,歐洲大陸將成為另一個晶片來源地。台積電在歐洲沒有工廠,也未宣布任何建廠計劃,因為這在經濟上不划算:這間晶片製造商的優勢就在於旗下工廠和工程師都集中於一島,各處設施相隔不遠,坐火車可達。但這也是讓客戶頭疼的地方,因為隨著台海關係日益緊張,台灣面臨的風險也更大。
在日本的新工廠以及亞利桑那州的項目已經分散了台積電的人力,此時在地球的另一端設廠只會使營運更具挑戰性。話雖如此,德國很有可能投入足夠的資金,並提供充分的激勵,來爭取台積電落戶以及隨之而來的優越感。這樣一間歐洲工廠也不會具備領先技術,因此無法生產iPhone、iPad和Mac所需要的最先進處理器。但這不要緊。
這些工廠提供的產品可能是使用傳統工藝生產的較小部件。舊技術雖然不那麼時髦,但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至關重要。相比於過去兩年推出的晶片,使用2010年技術生產的晶片在當前產量中佔很大一部分。至於前不久影響到汽車、電腦等各種產品的晶片短缺,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十幾年前發布的技術存在產能限制。
你不會聽到官員們大談花費數十億美元(或歐元)來吸引一間製造「老」晶片的工廠落戶。但這就是現實,而且完全可以接受,因為這些產品恰恰是全世界最需要的東西。當然,蘋果、英偉達、高通和AMD會迫不及待地宣稱自己用的晶片是美國製造。但實際供應量將微不足道,只有象徵意義。
台積電擴大全球產能,不是為了在全球範圍推廣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而是為了緩解政商界領袖對於過多產能集中在一地的擔憂。——Tim Culpan;譯 邵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