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架構領導ESG執行
環境及社會責任納入決策考量
維珍妮洞悉ESG 投資已成為「新常態」,更多投資者意識到將 ESG 納入投資決策後有助管理風險,並創造更可持續的長期回報。集團深信 ESG事宜的決策效率和執行力度不但影響自身業務發展,更會為行業未來帶來改變,故自2022財年起以「領導層-決策層-執行層」三層管治架構有效推進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策略,切實將環境及社會責任的履行融入集團的管理決策、日常運營及企業文化中。
集團亦深明現代消費者日益重視環保,對於內衣、運動和消費電子產品從材料到工藝都有更高要求。集團實行可持續供應鏈管理,針對供應鏈可能涉及到的領域和風險進行識別、管控、監控與審核,並持續完善風險管控方式和流程,務求實現覆蓋採購到交付的全業務範圍ESG管理。
四大可持續發展策略
自動化生產助減碳降廢
維珍妮根據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制定了集團的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進減碳、廢物管理、可持續的創新發展、人才及社區四大層面的發展,其中環保相關的績效指標去年創下驕人成果。
在減碳層面,集團積極推動內部節能計劃,並透過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繼續完善能源管理體系等,目標於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密度減少30%(以2020年為基準年)。
此外,集團計劃於本年及來年分別為深圳及肇慶生產基地採購國際綠電憑證1,進一步以綠色能源驅動生產。
廢物管理方面,集團積極保持零堆填原則,將廢物100% 進行轉化。集團將有害廢物交由專業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維珍妮致力採取措施達至廢物利用、良性循環。
可持續的創新發展層面覆蓋物料、工藝及技術。集團聚焦最前沿技術,不斷革新產品的工藝流程,主導研發並定製機器,透過高度自動化的設備和生產模式,簡化及模版化生產流程,從而提高準確性、靈活性和生產力,並減低重覆的人手工序,確保同事們工作安全與健康。此外,集團與多家供應商共同開發不同類型的可持續物料,至今已經在新產品中使用超過100家供應商的可持續物料,涵蓋棉杯、膠水和膠膜、布料和輔料及紗線等再生或生物基類物料。
另一方面,集團堅持與各持份者永續同行。集團倡議減少使用膠袋的舉措獲多家品牌夥伴積極響應,而維珍妮亦將相關理念貫穿整個生產流程。自本年起,集團部分生產線已達致「零膠袋」使用率2,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3、減排、減廢、減污染。集團於未來將推動更多品牌夥伴共同實踐減少使用膠袋,並將相關經驗應用到更多生產線中。
維珍妮的ESG舉措年內獲得多項表彰
•集團、深圳及越南廠房獲得Recycled Claim Standard(RCS)認證4
•越南五間廠房達到HIGG vFEM5一級水平,預期2023年可提升至二級水平
•集團獲得越南工商會(VCCI)頒發的越南可持續發展企業100強榮譽
締造長遠價值 實現可持續發展
維珍妮採取創新設計製造(IDM)模式和中越戰略產能佈局,強大的創新能力應用於跨品類、跨行業的發展之中,為品牌夥伴開發能帶領潮流及創造需求的產品,建立更密切的互惠共贏合作關係。這些堅持讓集團在ESG層面取得豐碩成果,亦轉化為2022財年的強韌業績。
集團於2022 財年收入再創歷史新高,純利更升逾兩倍,其中傳統貼身內衣整體訂單全面回升,甚至超越疫情前水平,在運動產品方面,特別是運動胸圍在運動熱潮持續下繼續表現強韌,運動緊身褲產品中亦獲多個運動品牌夥伴垂青,表現亮眼。元宇宙概念、居家時間延長等有利因素亦帶動消費電子配件收入高速增長,相信未來相關業務會持續保持增長趨勢,為集團注入新的增長動力。目前,集團於越南的六間廠房已全面投入營運,透過靈活的跨類別生產能力達致彈性配置產能,以穩定、高效、快速交期等生產優勢支持集團出口業務的增長。
放眼未來,集團將持守以創新驅動發展的策略,保持研發優勢,緊貼市場,快速反應,開發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創新產品,透過多區域產能佈局,與品牌合作夥伴和供應鏈夥伴共同創造市場,達成共贏。同時踐行其全球領先的貼身內衣製造商以及全球公民的角色,堅持以負責任的態度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創造長期價值,承擔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全球第一個國際性再生能源憑證的主流制度,具有電證分離的特色,能確保日間夜間
100%使用再生能源電力,已覆蓋全球約35個國家。2015年起,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二標準指引(GHG Protocol Scope Guidance)將其列為溫室氣體減量的選項。
2 除部分白色較易骯髒的產品需使用膠袋保護外
3 後工序生產線員工個人效率提升9%
4 訂定第三方驗證在回收投入和監管鏈之自願性標準,適用於任何含有至少5%回收材料的產品。RCS的目標是增加回收材料的使用,另包括在不同領域間關於回收定義的調準(alignment)、追踪回收投入材料、為消費者(品牌和終端消費者)提供決策工具、確保材料確實為回收再利用之產品。
5 由可持續服裝聯盟(SAC)所開發的可持續性評估工具,對工廠每年如何量度和評估其環境績效進行標準化。